“禅修的要点在于学习如何让心安住于自身之中。”——噶玛巴,《以禅修得自在》,dharmaebooks.org
我们的常驻导师阿阇黎拉帕策林每周日都会在第十六世噶玛巴纪念中心现场及线上提供指导禅修和简短的佛法开示。因为活动对所有人开放且无需任何修行经验,阿阇黎将每周日的课程称为“大众禅修”。
2024年11月17日,阿阇黎拉帕策林开始讲解《佛子行三十七颂》。在这里,我们提供他对这部珍贵经典的解释总结。这部经典由伟大的上师无著贤菩萨所著,逐句指引如何追随菩萨的无畏之道。
开示总结
《佛子行三十七颂》
- 以爱与感恩作为回应: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十三期为何我们每次大众禅修课程都以禅修作为开场?在我们的日常开场祈请以及止禅练习后,阿阇黎拉帕策林对于禅修提出了一些思考。随后他继续针对无著贤菩萨所著《佛子行三十七颂》的第十六和十七颂进行了评论。这两颂讲的继续阅读“以爱与感恩作为回应: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十三期”
- 退一步思考: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十二期我们如何能够将贬低或批评纳入修行之道?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阿阇黎拉帕策林解释道,我们需要学会在做出反应之前先后退一步,放慢脚步。
- 插曲五 何以息苦?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内观和自他交换根据阿阇黎拉帕策林关于如何将一切带入修行道路的讲解,我们思考了菩萨道修行的艰难,并进行了自他交换法的练习。
- 一切皆为通向实现愿景之路: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十一期当他人做出或说出不利于你的言行时,你该如何应对?在我们的日常禅修练习后,阿阇黎拉帕策林对《佛子行三十七颂》的第十三和十四偈颂发表了他的见解。
- 修行勿待: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十期阿阇黎拉帕讲解,无著贤菩萨在第十二颂里教导地主要思想与修行,是我们应当放下我们所执着的,包含三世一切善德。他强调了为何我们不应该继续等待而是今天就开始修行。
- 布施之心: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九期阿阇黎喇嘛滇巴嘉晨的指导下,我们思考了幸福与痛苦的原因。他指出,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通过交换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痛苦方式区扩展思维,开始想,“我要你快乐。”
- 插曲四 培养利他发愿与菩提心: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如何培养利他愿心与菩提心?本观想借鉴了噶当派的七因果教授,旨在与众生建立真挚的连结。
- 插曲三:思考业力与轮回我们能不能在我们的身、语、意三业的行为中看到业力,因果正在发挥作用吗?难道在轮回——充满痛苦的世界和经历中,真没有永久的快乐吗?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对我们的修行以及在无畏的菩萨道上精进又有何意义呢?
- 在修行的道路上培养广阔的心灵和无限的悲心: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八期昨天是我们过去生,今天是此生,明天是来生。以这种方式来思考我们的存在,我们便会意识到,自身的福祉完全依赖于无数其他众生。没有他们,我们甚至无法生存。
- 关于如何过舒适人生的一些忠告: 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七期在我们中的一些朋友怀有成就佛果的美好愿景,其他人可能满足于拥有普通人类的一生。他们会这样想:“我并不渴望成就佛果,也不想走那么远,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如是思维,这对菩萨的修行有何意义?
- 插曲二:领悟真正的佛法修持:观察与引导心念“当我结束这次修行后,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我会努力保持这种体验和心态的余韵。”——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行走在慈悲之道》。我们将如何在一整天中真正的修持佛法?
- 插曲:追随第一世噶玛巴的足迹我们2025年国际新年的首次课程专门用于纪念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的涅槃周年。2025年1月3日,尊胜的第十七世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首优美的偈颂。尽管要完全传达法王以藏文写作的继续阅读“插曲:追随第一世噶玛巴的足迹”
- 映照自身——发现外在与内在的皈依: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六期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在道路上前进?谁是我们的同行者?阿阇黎拉帕策林对于无著贤菩萨所著《佛子行三十七颂》第七颂的讲解中指出,佛、法、僧三宝就是答案。我们外在皈依三宝,是为了在自身内心发现三宝的功德。
- 毒树与盈月:大众禅修 之 《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五期作为初学修行者,一旦我们远离了恶友,我们需要什么才能培养自己的积极品质,比如闻思修,以及慈爱和悲心?
- 拥抱无常:大众禅修 之《佛子行三十七颂》 开示 第四期阿阇黎指出,经文本身非常清晰易懂。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如何将其付诸实践。“放下今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将这句经文内化于心?
- 舍离故乡,断除轮回干扰:大众禅修 之《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三期菩萨道的修行者努力解脱自己和他人于轮回之中。为此,他们选择安住于寂静之地。那么,“安住于寂静之地”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 慈悲——无畏之道:大众禅修 之《佛子行三十七颂》 开示 第一期在我们一起修习止禅之后,阿阇黎开始讲授《佛子行三十七颂》。他首先介绍了这部根本论典的作者—— 一位伟大的学者和修行者,无著贤菩萨(也称无著菩萨,约1295—约1369年)。
- 把握机会,拥抱生命的意义:大众禅修 之《佛子行三十七颂》开示 第二期认识到我们珍贵的人生是一次帮助自己和他人摆脱痛苦的机会,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珍惜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住这个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