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第十六世大宝法王传记
让炯日佩多杰(1924-1981)

如实观见诸法如如实相,
您展开了遍知的智慧
并赐荣耀福德于一切众生。
让炯日佩多杰,我们在您足下祈请。
— from Supplication to the Karmapas
第16世嘉华噶玛巴,让炯恰达日佩多杰(Rangjung Khyapdak Rigpe Dorje),出生于藏东德格省靠近金沙江的登阔(Denkhok),一般以直曲(Drichu)之名为人所知。 父亲策旺稳竹(Tsewang Ngondrup),是德格省的王子阶级,出身于一个被称为阿图(Athup)的贵族家庭。 母亲名为格桑秋准(Kalzang Chöden)。 噶玛巴生于木鼠年6月15日(1924年),诞生时出现了许多瑞相,显示了一个伟人诞生的种种征兆。 第五世竹庆仁波切图登确吉多杰(Dzogchen Rinpoche Thupten Chökyi Dorje)在噶玛巴入胎之初就预言,这个婴孩将是伟大菩萨的化现,还为噶玛巴的母亲选了一个叫做“狮子虚空窟”的荒僻纯净之地,准备分娩。 竹庆仁波切对噶玛巴诞生时应做的洒净仪式给予了指示,后来也授予噶玛巴“图登格勒”(Thupten Gelek)的法名。
据说,在母亲怀孕最后阶段的某一天,尚未出生的噶玛巴,竟从母亲的子宫中完全消失,长达一天之久。 而在临盆当天,母亲的肚子又回到怀胎时的正常大小,不久就产下了这位伟大的菩萨。 在场的人都听到噶玛巴对母亲说,他就要离开了。 大司徒仁波切( Tai Situpa)梦到了第十五世噶玛巴以金刚跏趺禅坐的姿势,手持金刚铃杵,漂浮在他下一世父母住处的上空。 在认证转世之前,大司徒仁波切核对了第十五世噶玛巴交给弟子格隆蒋巴竹清(Gelong Jampal Tsultrim)的关于转世出生细节的预言信函。 这封信是以密码的方式书写的。 格隆蒋巴竹清将这封信交给了楚布寺当局,后者随后请求大司徒仁波切、贝鲁钦哲仁波切(Beru Khyentse)以及蒋贡康楚仁波切(Jamgön Kongtrul) 对信函解码,澄清要点。 后来,搜寻团根据这封信中所述的细节,找到了转世灵童。 第十一世大司徒仁波切很快认出了这个孩子是嘉华噶玛巴的新转世,并征询达赖喇嘛尊者的确认。 最后,达赖喇嘛也给予了认证。
噶玛巴七岁时,大司徒仁波切和蒋贡康楚仁波切来到了噶玛巴父亲家中,献上了长寿灌顶、剃度仪式和完整的居士戒,并如第十五世噶玛巴在《最后的遗书》中所预言的,给予他巴登.让炯.日佩.多杰(Palden Rangjung Rigpe Dorje)的法名。 八岁时,噶玛巴在大司徒仁波切的迎请下前往八蚌寺(Palpung)。 在前往八蚌寺的途中,噶玛巴受到了德格国王的隆重接待,驻足拜访并加持了德格印经院,预示了他的佛典著作将在印度出版的征兆。 驻足拜访并加持了德格印经院,预示了他的佛典著作将在印度出版的征兆。 噶玛巴也开始在八蚌寺接受格西扎西策林(Geshe Tashi Tsering)所给予的基础教育。
楚布寺的代表团前来迎请噶玛巴,于是随后大司徒仁波切陪同噶玛巴,踏上了前往楚布寺的漫长旅途。 长途跋涉中,在一个为噶玛巴举办的盛大欢迎会上,前来迎接他的总秘书长献上了从楚布寺带来的黑宝冠及圣袍。 这时,年轻的噶玛巴举行了第一次金刚宝冠加持仪式, 许多吉祥和奇妙的征兆也在此时出现。 当噶玛巴到达楚布寺时,这位新的转世者受到了国师嘉察仁波切(Goshri Gyaltsab Rinpoche)、涅囊巴沃仁波切(Nenang Pawo)和其他许多大师以及全体僧团的欢迎。
到达楚布寺后不久,第十六世噶玛巴随即前往拉萨,由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为噶玛巴举行了剃度仪式,授予他“图登利卓耶些”(Thupten Rigdröl Yeshe)的法名,并向十六世噶玛巴献上长寿祈请文。 仪式进行中,达赖喇嘛看到了噶玛巴头顶上那始终都在的智慧宝冠。 当时,达赖喇嘛的一名主要内阁官员一度担心噶玛巴拜见达赖喇嘛却未将帽子取下,但随即明白噶玛巴并非戴着一顶物质的帽子,而是示现出一顶官员能片刻见到的智慧宝冠而已。
不久之后,噶玛巴在自己的主寺楚布寺正式升座,与会大师有蒋贡大司徒(Jamgon Tai Situ)、贝玛旺邱嘉波(Pema Wangchuk Gyalpo)、恰贡竹迁(Kyapgon Drukchen)、米滂确吉旺波(Mipham Chökyi Wangpo)、嘉察札巴嘉措(Gyaltsap Trakpa Gyatso)、巴沃祖拉玛哇(Pawo Tsuklak Mawa),以及其他许多大师、政要和一般僧众等。 第十六世噶玛巴随即开始了密集的学习,其中包括在波甘卡仁波切(Bo Gangkar )座下,广为学习大乘经教。
噶玛巴随后返回八蚌寺 当他行脚到八蚌地区的时候,出现了许多瑞相。 就像历代噶玛巴的传统及其不可思议的事业一样,在卓图(Drong Tup)地区一个小湖的水面上,让炯日佩多杰留下了脚印。 在众多老师中,噶玛巴在蒋贡大司徒贝玛旺秋嘉波(Jamgon Tai Situ Pema Wanghchuk Gyalpo)座下,领受到主要的传承教法传授,如《噶举密咒藏》的灌顶(Kagyu Ngagdzo,噶举传承中最为珍贵的密续教法),以及许多法教的开示。 噶玛巴将大司徒仁波切尊为主要上师, 花了多年时间在八蚌寺接受大司徒仁波切的教法传授。 十五岁时,噶玛巴在八蚌寺,在住持大司徒仁波切贝玛旺秋嘉波座下,领受沙弥戒,随后,也由大司徒仁波授予大乘深观派与广行派传承的菩萨戒,并得到“罗卓西威宁波深遍确吉达哇菩萨”(Bodhisattva Lodrö Zhiwe Nyingpo Shenpen Chökyi Dawa)的法名。 在八蚌寺期间,噶玛巴也在藏东地区四处行脚,其中包含宗萨寺之行,在那儿,噶玛巴受到蒋扬钦哲确吉罗卓仁波切(Jamyang Khyentse Chokyi Lodro)的盛情接待,也举行了金刚宝冠法会。 噶玛巴也参访了丘举林巴寺(Chogyur Lingpa),由于他的到来,一场长期困扰寺庙的干旱竟得以结束。 噶玛巴还造访了里塘的邦普寺,并在那儿的大石头上留下了脚印 。 1940年,噶玛巴在返回楚布寺途中,在苏蒙(Surmang),为创巴确吉蒋措(Trungpa Chökyi Gyamtso)举行了剃度仪式, 并顺道参访了遍千寺(Benchen monastery)、创古寺(Thrangu)及其他寺庙。
噶玛巴一回到楚布寺,立即先向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献上礼敬,他就是才刚被认证的第14世达赖喇嘛。 1941年至1944年期间,年轻的噶玛巴大部分时间都在楚布寺闭关,楚布寺也在此段时间进行了扩建。
公元1944年起,噶玛巴开始强化与邻近的喜玛拉雅地区及印度等佛教国家的关系。 在藏南朝圣期间,噶玛巴接受了不丹国王吉美多杰旺秋(Jigme Dorje Wangchuk)的邀请,一行人前往不丹的布唐(Bumthang)及其它地区参访,并广行佛行事业。
1946年,噶玛巴23岁,回到楚布寺之后,在大司徒仁波切贝玛旺秋嘉波座下领受具足比丘戒。 噶玛巴在楚布寺进行修缮工作,并兴建新的寺院,同时也整顿楚布寺的僧院修持及学习训练。
1947年,噶玛巴一行人前往尼泊尔、印度及锡金等地,作大规模朝圣,其中部分行程是由他的弟弟,第六世竹庆本乐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陪同。 他们参访了佛陀一生中的重要地点,如尼泊尔境内佛陀出生地的蓝毘尼园(Lumbini),以及在印度初转法轮的鹿野苑(Sarnath)和证悟之地菩提迦耶(Bodh Gaya)。 随后,噶玛巴穿越北印度的奇努(Kinnaur),到达贝玛湖(Tso Pema)。在这里,许多白蛇突然出现,聚集在靠近莲花生大士山洞附近的传奇湖边。他们也到了普澜(Purang),参访冈底斯山(Mount Kailash)。 这趟朝圣之旅中,噶玛巴受到锡金噶举派许多寺院的邀请,拜访了锡金首都甘托(Gangtok),并受到锡金国王札西南嘉(Tashi Namgyal)在宫中接待。 接着,在返回西藏的途中,也参访了许多寺院。 之后,噶玛巴立回到了楚布寺。 1949年,噶玛巴开始在第二世蒋贡康楚帕滇钦哲欧瑟(Jamgön Kongtrul Palden Khyentse Öser)座下,接受许多教法传授,如《大宝伏藏》(Rinchen Terdzo,即莲花生大士的伏藏)、《了义海大手印》的直指心要口诀和那洛六法的精要等,噶玛巴将蒋贡仁波切尊为自己的主要传承上师之一, 同时也向其他老师学习,比如从钦哲仁波切处接受密续教法。
1954 年,噶玛巴发出了一封预言信,信中说明了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转世的细节,第二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于1952 年圆寂。 同年,噶玛巴等其他西藏高僧随同达赖喇嘛访问中国。 噶玛巴回到西藏后,前往八蚌寺,为大司徒仁波切的转世举行升座仪式。 回到楚布寺后,他在藏东的许多寺院停留。 1955 年,达赖喇嘛尊者访问了楚布寺。 两年后的 1957 年,噶玛巴一行人前往锡金,并从那里继续前往印度朝圣。 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和噶玛巴都受到印度大菩提寺的邀请参加庆祝佛教诞生 2500 周年的活动。 在此次行程中,噶玛巴一行以朝圣者的身份重访了印度的圣地。
在这次访问中,噶玛巴也加强了与锡金国王却杰札西南嘉(Chögyal Tashi Namgyal)和不丹国王吉格梅多杰旺楚克(Jigme Dorje Wangchuk),以及信奉佛教的不丹公主吉增竹清帕莫(Jetsun Tsul trim Palmo)等弟子们的联系 。 在锡金时,锡金国王邀请他参观十六世纪末第九世噶玛巴在锡金建立的隆德寺。 噶玛巴当时无法接受邀请,但他说将来需要时会去那里。 1957 年大宝法王朝圣归来回到楚布寺。 他认证了嘉察仁波切的转世,为他举行了剃度仪式,并在楚布寺为他升座。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军队与藏东地区民众之间的敌对情绪日益高涨, 事态很快扩大到整个西藏的其它区域。 噶玛巴尽己所能地调解冲突,他早先就预见到了这种动乱的发展,在 1944 年写的题为“时间到了的歌:蜜蜂的嗡嗡旋律”一文中,他预言了自己很快须离开楚布寺。 噶玛巴曾建议他的一些弟子离开,但他自己留驻了尽可能长的时间。 第十六世噶玛巴已经预见到留下那些“初出茅庐”弟子们后“无尽的悲伤”。 然而,到 1959 年,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1959年春天,噶玛巴告知达赖喇嘛其出离家园的想法。 同年稍后,他便带着大批随从离开楚布寺逃离西藏。 整个出走队伍由噶玛巴的秘书长当确永度(Damchö Yongdu)率領, 其中包括夏玛仁波切转世、年轻的嘉察仁波切、噶玛巴的弟弟第六世竹庆本乐仁波切、达桑仁波切、禅修大师帝雅竹奔丹津(Dilyak Drupon Tenzin),以及其他許多大師。 一行人竭尽所能携带了历代噶玛巴的许多神圣遗物,包括著名的金刚宝冠、佛像、画、书籍、舍利和其他噶玛巴传承的宝物。 由于逃亡时间的选定及整个计划组织周详,再加上噶玛巴对行程安排的先見之明,他们相对容易地来到了不丹边境。 三周之后,一行人安全抵达不丹北部。在这里,不丹最资深的政府官员们接待了他們,其中包括信奉佛教的不丹公主吉增竹清帕莫。 随后,噶玛巴接见了不丹国王,加深了彼此间的心灵联系。 不丹国王及不丹人民,全都对噶玛巴一行人给予了最热忱的欢迎及最周到的接待。
锡金国王(却杰)扎西南嘉邀请噶玛巴访问,此后不久,噶玛巴接待了两个代表团,一个由代表锡金政府的班亚克阿丁奇部长率领,另一个由代表印度政府的阿图巴布部长率领。 当噶玛巴抵达锡金时,扎西南嘉国王向噶玛巴提议在锡金建立自己的法座。 由于十八世纪初第十二世噶玛巴蒋秋多杰和锡金国王之间的联系,噶玛巴接受了扎西南嘉的提议。 于是在进入不丹两个月之后, 一行人到达了锡金的首都甘托。 大司徒仁波切也在此時加入了噶玛巴的队伍。在锡金国王所提供的数个地点中,噶玛巴选择在隆德寺驻锡,并声明隆德寺将会是他在西藏以外的法座所在地,尽管他也计划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楚布寺。 在锡金国王所提供的数个地点中,噶玛巴选择在隆德寺驻锡,并声明隆德寺将会是他在西藏以外的法座所在地,尽管他也计划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楚布寺。
隆德寺为第九世和第十二世噶玛巴在数世纪之前所建,到了1959年,几乎已变成了废墟。 周遭区域也尚未开发,并且全无任何设施可供噶玛巴一行人使用。 噶玛巴、老师们及众人,就在临时搭建的营地住了好几年,等待资源具足,再开始兴建支持噶玛巴法座以及周边在家居士众的新设施。 在此期间,年轻的蒋贡康楚转世灵童也加入了噶玛巴的团队。 噶玛巴为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举行了剃度仪式与升座大典,并授予他许多灌顶。
1962 年,遍千桑杰年巴仁波切与第六世竹庆本乐仁波切相继在隆德寺圆寂。
锡金国王驾崩之后,新任国王肩负起统治责任。 他亲手放下隆德寺新寺院的地基石,于是噶玛巴在隆德寺的新法座开始了兴建工程。 整个工程由噶玛巴的总秘书长当确永度领导,主要由锡金皇室及印度政府慷慨出资,而印度政府的出资,是源于噶玛巴接见了潘迪特尼赫鲁( Pandit Nehru)之故。
噶玛巴向十四世达赖喇嘛尊者请求,允许认证夏玛仁波切法系的转世成就者( 这一法系已于1791年被中国皇帝下令废除)。 达赖喇嘛尊者许可后,噶玛巴于 1964 年认证了夏玛仁波切的转世。 他也认证了第十二世恰贡竹千(Kyapgön Drukchen)和遍千桑杰年巴仁波切的转世。 隆德寺的建设于1965年竣工,所有来自楚布寺的神圣宝物及舍利等,都被安置于此。 在藏历新年那一天,第十六世噶玛巴正式开光、启用新法座,称它为“法轮中心,学识与心灵成就之所在,荣耀的噶玛巴法座”。 从那时起,噶玛巴即开始重新建立历代噶玛巴的学习与实修传统,这些传统,不论是在楚布寺、噶玛寺、或是噶玛巴在西藏的其它法座及禅修闭关地,都已经延续了好几个世纪了。 第十六世噶玛巴指定尊贵的创古仁波切为隆德寺这个新主座的首席住持,尊贵的天噶仁波切为金刚上师。 十六世噶玛巴在锡金建立了一个三年闭关中心,并任命尊贵的波卡仁波切为闭关上师。 噶玛巴在不丹、锡金、尼泊尔、拉达克及印度的许多地方兴建了寺院和闭关中心。 在加尔各答,他建立了噶玛寺。 在隆德寺这个主座所在地,他训练出许多卓越的仁波切、喇嘛和僧侣。 噶玛巴也认证了许多转世灵童,包括在1968年举行升座大典的第七世竹庆本乐仁波切和帝雅竹奔天津仁波切(Dilyak Drupon Tenzin Rinpoche)。
从 1970 年代初开始,噶玛巴启发并指示许多噶举派大师,将纯正智慧与慈悲的传承教法带到了西方国家、非洲、东南亚和澳洲。 他在西方、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建立了许多中心,例如在纽约和亚洲的噶玛三乘法轮 。 在噶玛巴的指导下,全世界各地兴建了数以百计的佛法中心,数千名虔信热忱的弟子也接受了佛法学习与禅修的训练。
1974 年,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环球之旅,访问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 在其他众多上师、僧众及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噶玛巴首次在西半球举行了黑宝冠仪式,赐予灌顶,并作佛法开示。 翌年1 月,噶玛巴飞往罗马,与教皇保罗六世会面。
1976 – 1977 年间,噶玛巴再次前往西方做更深入的访问,随后又进行了广泛的环球之旅。 他访问了四大洲的宗教中心,会见了各国元首、宗教领袖和不同传统的长老,以及来自艺术界的人士。
1979 年 11 月 28 日,噶玛巴为位于新德里东南的噶玛法轮中心安置基座,印度总统及首相均出席了大典。 该中心将成为一个国际研究、修习和翻译中心。 在此期间,噶玛巴也致力于大规模的保存和出版工作,以留存逐渐式微的佛教经典。 在 70 年代末与 80 年代,他筹划了甘珠尔(Kagyur,藏文大藏经,已译成的释迦牟尼佛言教)及丹珠尔(Tengyur,藏文释论,已译的印度大师释论)的出版及发行。 安排出版和发行了 Kagyur (释迦牟尼佛的译言)和 Tengyur (印度大师的译著)。甘珠尔免费分送到藏传佛教的众多佛学院,而丹珠尔则仅收少许的费用分送出去。
在 1980 年,噶玛巴开始兴建噶玛师利那澜陀佛学院(Karma Shri Nalanda Monastic College,又称Shedra),无论是在整体佛教各层面的学习上,或特別是在噶举传承见地的学习上,这座佛学院成为僧众完整深入训练的重要机构。 噶玛巴还为学僧草拟课程和勾勒学校运作的蓝图,提供那澜陀佛学院一份完整的学习次第规划。 那澜陀佛学院受到达赖喇嘛的加持,在1981年噶玛巴圆寂后不久,即正式开光启用。
噶玛巴的最后一趟世界之旅,从 1980 年 5 月开始,他前往希腊、英国、美国和东南亚,在这些地方,噶玛巴传授法教、举行黑宝冠仪式、给予灌顶、接受会见及觐见,并从事许多利他的事业。
第十六世噶玛巴的《最后的遗书》内容广泛而详细,其中包括一些预言诗及一封详细的信函。 虽然他在 1944 年就曾预言,有一天他将被迫离开楚布寺 ,然而在那首诗中,他也承诺,有一天他将“于大乐中”重返楚布寺。” 1981 年 1 月,噶玛巴把一个有锦缎包覆的护身符送给自己的心子第十二世大司徒仁波切,并说:“这是你的护身符。在未来,它将赋予巨大的利益。” 许多年后,人们发现这个护身符包含了第十六世大宝法王的最后遗命,记载了第十七世噶玛巴诞生的细节:
哎吗吙
自觉就是福,
法界无中亦无边,
由此往北, [in] 在雪域东边有个 [the land] 国度,
那儿有神妙的雷声,时而自然地响起,
[In] 在美丽的游牧民族之区,有牛为征兆,
方便是敦珠,智慧是洛拉噶,
[Born in] 生在与土为用之年,
[With] 如神迹般的白色物,发出的声音缭绕,远远传扬开来,
[This] 这就是大家所认识的噶玛巴,
他的一切为敦悦竺贝尊者所证实,
不分教派的,他遍布十方,
并不只亲近某群人,也不远离其他人,他是一切众生的守护者,
佛陀教法犹如太阳,持续放射光芒,利益他人。
— from His Holiness the 16th Karmapa’s letter of prediction
1981 年 11 月 5 日,第十六世噶玛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锡安的国际诊所,进入大般涅槃。 他的遗体被空运回印度。 噶玛巴的荼毗大典于 12 月 20 日在隆德寺举行。 印度政要和数千名噶玛巴的弟子从世界各地前来参加。 当时示现出无数的瑞相和征兆。 最特别的是,噶玛巴的脸出现在环绕太阳的彩虹光晕中。 而这个景象也被拍摄下来了。第二天,在噶玛巴总秘书长当确永度的请求之下,在隆德寺召开了噶玛噶举大会。 他请求夏玛仁波切、大司徒仁波切、蒋贡康楚仁波切和国师嘉察仁波切组成一个摄政委员会,共同负责噶玛噶举传承的宗教事务。 他还请求四位仁波切找出噶玛巴关于其下一转世的指示信函,以便寻找他的转世灵童。 四位仁波切接受了这一任务,并表达了要完成十六世噶玛巴心愿的真诚愿望。
噶玛巴火化后,骨灰被分发出去,随后许多人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骨灰中会自然生出舍利子。 噶玛巴的主要舍利,后来被供奉在德隆寺一座大型的金色佛塔内。 噶玛巴在火化后遗留下了圣心舌眼三宝(thuk-jakchen-sum),后来被供奉在一个小的金色佛塔中。 这座佛塔的工程由总秘书长当确永度主持完成,而佛塔落成的开光仪式在 1982 年佛陀天降日(Lha Bab Duchen)举行。 参加典礼的贵宾包括摄政委员会的四位仁波切、尊贵的顶果钦哲仁波切、恰杰卡卢仁波切,以及其他许多卓越的上师、喇嘛和弟子们。 总秘书长几个月后逝世于不丹。
ABOUT
PARINIRVANA 2021 SCHEDULE
click to view the schedule in other time zones (North America, Europe, India, Asia):
International Schedule
Highlights
Teachings
Friday, 10/29 @ 6:00p CT
德雅竹奔仁波切
Saturday, 10/30 @ 6:00a CT
尊貴的敏卓林傑尊康卓仁波切的教導
Saturday, 10/30 @ 2:00p CT
吉噶康楚仁波切教學
Saturday, 11/6 @ 8:00p CT
竹庆本乐仁波切
Film Screening
Saturday, 10/30 @ 5:00p CT
The Lion’s Roar: Film Screening, Panel Discussion, and Q&A
Pujas
Tuesday—Friday, November 2–5, 2021 (see detailed schedule below)
* All times are displayed in Chicago/Zion/Wadsworth, Illinois local time (Central Time UTC-05:00).
Friday, October 29, 2021
6:00p CT
Welcome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6:10p CT
Teaching: Life of His Holiness the 16th Gyalwang Karmapa
德雅竹奔仁波切
(Tibetan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Saturday, October 30, 2021
6:00a CT
Teaching
尊貴的敏卓林傑尊康卓仁波切的教導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2:00p CT
Teaching: Remembrance of Sangye, the 16th Karmapa
吉噶康楚仁波切教學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Tuesday, November 2, 2021
7:00a CT
绿度母荟供
(Tibetan with transliterated liturgy available)
10:30a CT
药师佛荟供
(Tibetan)
Wednesday, November 3, 2021
7:00a CT
绿度母荟供
(Tibetan with transliterated liturgy available)
9:30a CT
Guru Yoga 1:3
(Tibetan)
1:30p CT
Guru Yoga 2:3 (includes Mahakala)
(Tibetan)
4:00p CT
Guru Yoga 3:3
(Tibetan)
6:00p CT
英文版上師瑜伽修持
(English)
Thursday, November 4, 2021
7:00a CT
绿度母荟供
(Tibetan with transliterated liturgy available)
9:30a CT
Guru Yoga 1:3
(Tibetan)
1:30p CT
Guru Yoga 2:3 (includes Mahakala)
(Tibetan)
4:00p CT
Guru Yoga 3:3
(Tibetan)
6:00p CT
英文版上師瑜伽修持
(English)
Friday, November 5, 2021
7:00a CT
绿度母荟供
(Tibetan with transliterated liturgy available)
9:30a CT
Guru Yoga 1:3
(Tibetan)
1:30p CT
Guru Yoga 2:3 (includes Mahakala)
(Tibetan)
4:00p CT
Guru Yoga 3:3
(Tibetan)
6:00p CT
His Eminence Tai Situ Rinpoche (video teaching [EN with CH subtitles]) & Guru Yoga Community Practice (Chinese)
Saturday, November 6, 2021
10:00a CT
Teachings (video)
His Eminence Goshir Gyaltsab Rinpoche
Ayang Rinpoche
(Tibetan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8:00p CT
Teaching & Closing Remarks
竹庆本乐仁波切
(English & Tibetan with English & Chinese translation)
理事会 & 义工
董事会

德雅竹奔仁波切
创始董事会成员和董事長
德雅竹奔仁波切从小就跟随法王和其他多位大喇嘛学习。 1981年,法王在香港玛丽医院和芝加哥美国国际诊所接受治疗,仁波切随侍左右。 仁波切毕业于印度锡金的噶瑪師利那澜陀高级佛学院,该学院隶属于瓦拉纳西的梵文大学。在那里,他获得了阿阇黎的學位。 仁波切在那澜陀学院致力于学生福利和图书馆事务。
1991年,竹奔仁波切从那澜陀高级佛学院毕业,继续在那里任职直到1992年,随后成为尼泊尔德雅寺的住持。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竹奔仁波切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在那澜陀菩提,为那里的学生和老师提供指导,他沉稳、深邃、非常睿智。
2000年,仁波切开始随侍第17世法王噶玛巴,历时9年。

竹庆本乐仁波切
顾问
那澜陀菩提的创始人和董事長—竹庆本乐仁波切—是在北美弘扬佛教的一位主要导师,也是美国佛教和西方佛教的倡导者。 Nalandabodhi 仁波切热爱音乐、艺术和城市文化,是一位诗人、热衷摄影、精通书法和视觉艺术,也是一位高产的作家。 仁波切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精通西方文化和技术。 他创立了非营利教育机构了義国际学院,致力于保护东亚的静观著作。
仁波切是同时代中,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中最著名的学者和禅修大师。 他以机智、幽默且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而闻名。
仁波切撰写了多部著作,包括最近的《叛逆的佛陀:回到真心 莫忘初衷》,其他著作包括《离死之心》、《狂野的觉醒:大手印和大圆满之旅》和《普贤王如来祈愿文》。 Other titles include Mind Beyond Death, Wild Awakening: The Heart of Mahamudra and Dzogchen, and Penetrating Wisdom: The Aspiration of Samantabhadra. 他经常为《佛法: 修行者季刊》和《香巴拉太阳》撰稿。 Buddhadharma: A Practitioner’s Quarterly Shambhala Sun 他的著作也出现在《最佳佛教著作》和其他文集中。 Best Buddhist Writing 仁波切活跃于推特和博客圈,你可以在赫芬顿邮报、大象杂志、香巴拉太阳空间等博客上找到他的文章。 Huffington Post, Elephant Journal, Shambhala Sunspace
官方网站 dpr.info

喇嘛彭措
创始董事会成员・副董事長兼财务主管
喇嘛彭措於1956年出生于西藏楚布,1959年与母亲及兄弟姐妹一道随第十六世噶玛巴流亡海外。 他在DCC拉摩歌剧院学习西藏文学和表演艺术,直到12岁出家。
按照法王噶玛巴的建议,喇嘛彭措在隆德寺学习唐卡绘画并接受寺院教育。 完成了祈愿和仪轨的学习后,他被委任为初级维那,不久成为Jamyang Khang (寺属小学) 的教师和管理者。
1978-1984:在隆德寺法轮中心主管仪轨、特别是唱诵。
1985-1990:除了担任主维那外,喇嘛彭措还进行了短期闭关。
1991-1993:由於健康狀況,喇嘛彭措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因为身体在印度未见好转,他于1993年向寺院告假到美国进行治疗。
1994-1999:他在大寶法王行宮擔任志工教師,教授藏语文学和寺院仪轨,一直到2000年。
2000-2011:喇嘛彭措被任命为流亡印度的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的首席公關官Dronyer Chenmo。
2012:半退休,在美国定居。

阿阇黎拉帕策林
董事会成员・募款
阿阇黎拉帕策林出生于不丹,12岁进入寺院學校学习。 1993年就读于印度锡金隆德寺的噶瑪師利那澜陀高级佛学院。 2002年,获得佛学院的硕士学位,亦即阿阇黎學位。 完成学业后,他与竹奔仁波切一道担任联席图书馆馆长,一方面在噶瑪師利那澜陀高级佛学院执教,也为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了義國際出版社 (Nitartha Publications) 做编辑。 2006年,阿阇黎拉帕擔任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图市的西方那澜陀的常住导师,自此一直奔走于东西海岸的那澜陀菩提中心。Nalanda West 近来,他也在那澜陀菩提巴西担任客座教师。

林恩·康拉德·马维特
董事会成员兼秘书
Lynne Conrad Marvet 林恩·康拉德·马维特是一位艺术家、表演者、教师和专业募款人。 她在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出生和长大,对创造性艺术、社区组织、公共演讲和种族正义充满热情。 大学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并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视觉艺术。 在西北大学期间,她接触到了佛教哲学和禅修。 1980年,她移居纽约,参加了第16世法王噶玛巴・讓炯日佩多杰的黑宝冠仪式。 后来,她成为纽约州伍德斯托克的噶玛三乘法轮寺住持——堪布卡塔仁波切的学生。
20世纪80年代,林恩在纽约帮助协调项目,并接受了许多著名藏传佛教大师的教导。 1988年,她在伍德斯托克和纽约市遇到了竹庆本乐仁波切并接受了他的教导。 从那时起,林恩就一直是他的学生。 1990年,她开始担任本乐仁波切的旅行秘书,为本乐仁波切安排教学旅行。 1994年,林恩和她的丈夫马蒂帮助本乐仁波切建立了了義国际學院,这是一家非盈利教育公司,以数字技术保存古代文献。 她是了義国际學院的董事会成员。 1999年,林恩和马蒂移居西雅图,帮助本乐仁波切为学生创办一个佛教团体,即那澜陀菩提总部。
林恩是一名禅修指导师,在那澜陀菩提西雅图负责协助佛法课程。 她在西雅图协助创立西方那澜陀,并于2004年至2008年担任联席董事。 作为一名认证的募款执行官,她已经为大西雅图地区和纽约市的非营利组织筹集了超过4000万美元。 2019年4月,她成为西方那澜陀的常驻艺术家。 林恩相信慈心、幽默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表达都具有治愈的力量。

格里·维纳
董事会成员・信息技术
格里·维纳是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一名软件工程师。 他于1971年开始跟随秋阳创巴仁波切学习佛法,并师从创巴仁波切直到1987年仁波切圆寂。 1974年和1980年,他在第16世法王噶玛巴・讓炯日佩多杰访问美国期间接受了法王的教导。16th 格里后来一直在竹庆本乐仁波切的指导下继续藏传佛教研究,专注于藏文翻译和了義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Nitartha Digital Library
志工群

苏菲·戈登(
办公室主管
苏菲在北美各地从事医疗保健工作。 她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动物护理。 苏菲于2014年在纽约州伍德斯托克噶玛三乘法轮寺听闻竹庆本乐仁波切给予的教导,并自此成为他的学生。 Karma Triyana Dharmachakra (KTD) 她为能参与第十六世法王噶玛巴中心这个非凡的工程,而对竹庆本乐仁波切和德雅竹奔仁波切充满感激。

米切尔·欧文
建筑师
米切尔·欧文拥有乔治亚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历史、理论和批评艺术硕士学位。 他也是纽约市帕森设计学院的兼职助理教授,自2000年以来,他在学士和硕士课程中教授建筑设计、历史和理论。

Karen 月亮
Admin & Media
凱倫是竹慶本樂仁波切的學生,當她還是香巴拉的學生時,第一次聽到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的故事。 An inveterate polymath, Karen is an artist and graphic designer (delunatic.net). 她對這個傳承充滿感激,從這個傳承裡獲得了很多修心的法門。

朱莉·戈茨·莫尔瑟
作家 & Editor
Juli Goetz Morser 朱莉·戈茨·莫尔瑟是一位作家、诗人和编辑。 小时候,她经常在锡安海滩上长满青草的沙丘上玩耍,自小长大的地方距离第十六世法王噶玛巴紀念中心只有10英里。 无论是达玛扬蒂·森古塔第一次请她帮忙寻找这个中心,还是后来请她为中心和佛塔工程撰写文章,朱莉都非常开心。 她为能参与这个神圣的项目而满怀感激。
2008年加入了義国际學院之前,朱莉很长时间都在佛法的自助餐裡品尝过各种各样的传统。 在了義國際學院,她遇到了竹庆本乐仁波切。仁波切在2010年成为她的老师。

乔凡娜·明加莱利
群眾募資经理
Giovanna S. C. Mingarelli 乔凡娜·明加莱利扮演着国际技术企业家和思想领袖的双重角色。 15年来,乔凡娜一直从事政治和数字传播领域的工作。 她曾在加拿大前总理的新闻办公室任职,并曾在议会作证,强调年轻妇女在选举政治中的重要性。 她擅长於社交聚會、政治和群众外包事务,一直积极为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等活动撰稿,并为《赫芬顿邮报》、《希尔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加拿大广播公司/加拿大广播电台》等媒体撰稿。 她是M&C咨询公司和MC2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 她的目标是让生活成为一个好玩的游戏。

奥尔加·利奇
群眾募資经理
奥尔加·利奇的法名是噶玛·奥泽·拉姆。 她是芝加哥大学宗教哲学专业的研究生。 第十六世法王噶玛巴的佛塔工程是她心之所向,亦是无以伦比的加持。

杰伊·阿尔珀
群眾募資社群经理
杰伊·阿尔珀在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利出生长大,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和旧金山读大学。 He attended to his studies at universities in Tucson, Arizona, Santa Cruz and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19岁生日那天,他收到的生日礼物是《西藏生死书》并从此开始接触佛教,他对世界及其居民的认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杰伊一直深深致力于透过倾听、教導、指导和陪伴来倡导对儿童和老人的关爱。 他曾在公立学校、医院和广播电台工作多年,后来专注于支援群眾募資活動和实践自己的艺术追求。 过去三年,他满怀热情地同MC2合作,通过无私的慈心改善世界。 他的主要生活目标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沟通和技术帮助边缘化和被剥夺权利的人们。 这种转变源於他活耀於創造力豐富的舊金山僧團和他的个人研究。
2017年移居西雅图后,他有幸遇到了本乐仁波切,从那时起,本乐仁波切就一直是他的灵感源泉和指路明灯。 没有什么比花时间去西方那澜陀或西雅图格林伍德附近的萨迦寺更快乐的事了。 能夠服务第十六世法王噶玛巴紀念中心的佛塔工程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殊勝荣耀,他认为自己无比幸运,能够用这样一个永久而适宜的方式来纪念法王。

山姆·斯科金斯
视频编辑
山姆出生在加拿大,在英国的布里斯托尔长大。 他在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摄影学校── 伦敦印刷学院学习摄影和电影。 后来,在皇家艺术学院电影学院攻读了三年的艺术硕士学位。 山姆在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学教了10年的电影和视频理论与制作及一些摄影课程。 山姆在英国的数字媒体领域有着非常多元的从业经验,包括担任一家网页设计机构的创意总监和一家电脑公司的董事总经理,2007年他搬到了纽约。 在美国,他拓展了自己的美术实践,涉猎了数字视频、摄影、绘画、虚拟现实和电脑艺术。 最近,他的工作主要涉及人工智能与景观摄影的交叉领域。
赞助机构

MOD集团
(formerly Consolidated Design Studios)
MOD GroupMOD集团 (Mitchell Owen Design, MOD, LLC,米切尔·欧文建筑师)是Consolidated Design Studios工作室的迭代机构。 我们将建筑、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整合为一体,为美国各地的客户量身定制设计解决方案。
布施和供养
成为这一历史性项目的一部分
请尽您的一份心力— 今天就护持吧!



这三阶段的项目是一项雄心勃勃的事业,我们邀请所有对尊者和他的传奇典范有信心的人,能够在任何能力范围内成为这个项目的一部分。 任何护持,无论大小,都将帮我们实现建立一个朝圣,闭关,学习和皈依场所的伟大愿景,以纪念伟大的大成就者— 让炯日佩多杰。 愿我们共同的祈愿无有障碍且圆满完成,以便尊者在世界各地的信徒都能享受到成果! 欢迎填写本页底部的表格以进行单次捐款或定期捐款。
5,000美元或以上的护持者,他们的名字将被刻在庭院里的石柱上。 100,000美元或以上的护持者,他们的名字将被刻在佛塔入口处的纪念碑上。
第一阶段
圆满完成! 募集到了 $985,000 美元。 购买了占地十英亩的土地,开始了规划单元开发屋 (Planned Unit Development) 的工作。
第二阶段
规划/建造佛塔主寺,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的居住处并完成工程和景观设计。
第三阶段
规划/建造闭关房,车库,棚屋并美化园区以利于野生动物。
第二阶段
群众募资活动
为佛塔募资一百万美元
KC16 很高兴地宣布在 GoFundMe 上启动我们的群众募资活动! 这个阶段包括建造佛塔主寺,划定尊贵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的居住处,并完成整个院落的工程和景观设计。
我们的目标是从估计的一千万美元中募资一百万美元 — 建造一平方英尺的佛塔主寺的费用为 $358美元。 我们还邀请人们通过追踪他们的善行和环保活动来为这项活动贡献他们的时间。
如果您想要护持我们的活动,或是想了解更多,请造访我们的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纪念中心佛塔计划 GoFundMe页面。
遗赠
噶玛巴16中心接受您的遗赠 遗赠帮助佛法在西方扎根传播,并使加持延泽后世。
若要建立遗赠,请联系info@karmapacenter16.org。
美国或境外信用卡捐赠,或美国境内银行转账(单次或重复皆可),请用此表格。
噶玛巴16中心是美国501(c )(3)非营利机构;噶玛巴16中心的捐赠款按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可抵税
关于噶玛巴16中心
圆寂之地
根据电影《狮子吼》,當時法王圆寂时接受治疗的地方被称作美国国际诊所。 到2015年1月,该机构已成为美国癌症治疗中心的一部分。




喇嘛彭措说,最初的二层建筑(左图)还在,但是已经被改造,并且增加了新建和扩建的建筑。 法王的房间原本有窗户面向公园,现在已经成了一堵沒有窗戶的墙,(照片右侧小树后面的区域)。
任何时间,医院都不允许超过三个人待在法王的房间。 附近另有一个公寓楼(右图)供侍者們(德雅竹奔仁波切、喇嘛彭措等人)居住,因為他们不被允許能夠隨侍在法王身边。 侍者的公寓楼在右侧照片上可见,就在禁止停车标志的后面。
为何北伊利诺伊州的意义非凡?
尊圣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于1981年11月5日,在伊利诺伊州锡安市的美国国际诊所 (现为美国癌症治疗中心的所在地) 示现圆寂。
对于佛教行者来说,伟大上师如第十六世大宝法王的圆寂,被称为涅盘—证悟,或是全然的觉醒—并且其示寂地点的周围也因而成为圣地。 同样地,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性佛陀)的圆寂地与成地道也是佛教徒今日朝拜的圣地。 这些与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有关的四个主要圣地,也是朝圣者们参访礼拜的地点。 因此,透过在此地建造一座寺庙,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行者将能把这座佛塔视为一处神圣的朝圣地。大家也能受邀前来参访寺庙丶进行闭关或是参观市区,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闭关中心和禅堂也开放给所有感兴趣的人前来参访,我们对所有大众一视同仁。
我们的上师,第十六世法王噶玛巴说,佛塔的建造有利于周遭的环境与众生。 一般来说,佛塔象征着上师的证悟身丶证悟语以及最精要的证悟心。 佛塔是为保护环境和防止自然灾害而建造的。
法王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示现圆寂并非偶然,这个地方被视为是一处圣地。 我们希望透过建造佛塔来忆念和礼拜他的殊胜示现,并作为当前和未来的行者能够累积福德资粮的圣地。 如果行者能够依于师长的指导在这座佛塔修持,就能消除世俗的障碍,最终可以达到证悟。
法王噶玛巴与美国有着强大的因缘。 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的第一次国外参访就是在2008年于美国进行的。
Karmapa Center 16’s 宗旨
我们的宗旨是透过佛塔丶纪念馆丶闭关中心丶禅堂,以及学习和研究佛教历史和噶玛噶举传承的场所来纪念法王。 纪念中心的地点非常靠近法王的圆寂地,并为所有访客提供了能够忆念丶礼拜丶朝圣丶禅修,以及参观和学习的机会。
涅槃纪念2021报名表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Karmapa Center 16’s 40th Anniversary Event for His Holiness the 16th Karmapa’s Parinirvana. Although teachings and practices have concluded, recordings are available for viewing until December 5, 2021. Please register below if you would like to access the recorded teachings, The Lion’s Roar panel discussion and Q&A, or group Guru Yoga practice sessions (English [practice only], Chinese [practice with instruction]).
The 10-day-long tribute included teachings, pujas, and practices. We are grateful for teachings by Dilyak Drupon Rinpoche, Her Eminence Mindrolling Jetsun Khandro Rinpoche, 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and 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We are also delighted that His Eminence Tai Situ Rinpoche, His Eminence Goshir Gyaltsab Rinpoche and His Eminence Choeje Ayang Rinpoche shared recorded remarks via video.
Recorded teachings and group practice sessions are available for registered participants to view for 1 month after the Parinirvana Anniversary, until December 5, 2021.
欢迎来到噶玛巴中心16
༧རྒྱལ་དབང་ཀརྨ་པ་བཅུ་དྲུག་པ་ཆེན་པོ་རྗེས་དྲན་ཆོས་ཀྱི་བསྟི་གནས།
མདུན་ངོས། ༧རྒྱལ་དབང་མཆོག་གི་བཀའ་སློབ། མཆོད་རྟེན། ལོ་རྒྱུས། ཆོས་ཚོགས། དྲ་བརྙན། སྐུ་པར་ཁག ཡིག་ཚང་། གསལ་བསྒྲགས།
我们的宗旨是透过佛塔丶纪念馆丶闭关中心丶禅堂,以及学习和研究佛教历史和噶玛噶举传承的场所来纪念法王。 纪念中心的地点非常靠近法王的圆寂地,并为所有访客提供了能够忆念丶礼拜丶朝圣丶禅修,以及参观和学习的机会。

I will always exert myself in dharmic recitations, proclamations, and readings.
In mind, I will not flutter back and forth like a young bird on a branch. Not getting absorbed in discursive thoughts of good and bad, I will meditate, cultivating forbearance and relying on my own perceptions, not those of others. I will reflect on how best to benefit the teachings and beings.
In particular, the vital essence of the thought of all victorious ones is the true nature—the uncontrived, innate dharmakaya. Without ever lapsing, I will sustain it with one taste in equipoise and post-meditation.
an excerpt from 噶玛巴心语, translated by Tyler Dewar


